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老哥必备的时 > 新闻动态 >

热点资讯

1973年,毛泽东为何要调动八大军区司令?邓小平感叹:主席真厉害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1973年有一天下午,工作汇报搞完后,趁着大家聊天的空档,毛主席自个儿提起了个大事情,说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已经好久没换岗了。

现在真是麻烦不断,外面有苏联盯着咱们,家里头军事上还一堆事儿扯后腿。”说到这里,他转头望向身边的邓小平,“对这事儿,你觉得咱们该怎么搞定呢?”

邓小平没急着回答主席的问题,他低头想了想,然后把自己和主席的茶杯换了个位置。毛泽东瞧见了,立马笑了,“咱俩想到一块去了。”

毛泽东对军事管理一直都很上心,他觉得司令员在一个军区待久了,军队的活力可能会受影响。琢磨了很久之后,毛泽东决定对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轮换。

这事儿可不小,要想办法让军队和老百姓都心服口服,得好好琢磨琢磨。所以,毛泽东先找周恩来他们这些老同志聊了聊自己的想法,结果得到了大家的赞同。

1973年12月12号那天,毛主席组织开了个政治局的小会。

会议一开场,毛泽东就先给了个下马威,假装对政治局和军委提出批评。他皱着眉头说:“政治局呢,该讨论政务;军委呢,该专注军事。结果现在,两边都掺和到一起了,也不专注自己该管的。我这真是没辙了。这哪像是开政治局会,简直就是来听你们空谈的。”

整个场地的人都憋着气,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。

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,直接把自己的主意说了出来。他讲道:“我觉得该召集各大军区的头头们开个会,议啥?就议军事上的事儿,特别是各大军区司令员换岗的问题。这事儿我在脑子里琢磨了好些年,觉得大军区司令员们是时候轮换一下位置了。”

这时候,屋里的同志们都懂得了主席的心思,纷纷琢磨起主席的话来。毛泽东突然提议:“嘿,大伙儿一块儿来唱首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咋样?”说完,他便扯着嗓子唱了起来:“革命战士要时刻记心上,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忘……”大家一听,立马跟着毛主席的调子哼了起来。这动听的歌声,像是在每个人耳边提醒着“党管枪”的原则,慢慢地,大家的心就聚到了一块儿。

唱完歌曲,毛泽东继续讲道:“我为啥会这么想,你们大概也听说了些。咱们军队里头,其实也存在小团体。这真不行,一个人守着个地盘,一守就是二十年,时间一长,人就变滑头了!到时候骗党,骗老百姓,军队要是有了这种歪风,国家可就遭殃了!”

在场的大伙儿都连连点头表示赞同。

周恩来总理继续讲道:“咱们军队得防止这种问题,之前主席也说了,只换司令员不换政委,就是为了不让政委啥都听司令员的。有的地方政委和司令员关系处得不好,工作受影响,那也得把他们调开。”

“接下来,总理会安排相关事宜,包括组织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军委会议。”毛泽东讲道。他瞧瞧在座的大家,指了指最近重回岗位的邓小平,对同志们说:“咱们现在有了位新参谋长。他呢,有的人觉得他厉害,但不得不承认,他做起事来挺干脆。”

毛泽东扭头对邓小平说:“人家有点忌惮你。我给你总结两句,外表柔和心里刚强,就像软棉棉里头带着刺。”这话听起来像是在指责,但其实是在夸你。

12月20号那天,中央把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都召集起来开了个会,毛泽东亲自见了这些高级军官们。

毛泽东轻轻拍了拍坐在左侧的朱德,赞叹说:“老朱,真是个好将领,咱们的红军统帅非你莫属。”

毛泽东跟各位司令和政委一一打了招呼,握了手。轮到田维新少将时,毛主席忽然开口问道:“维新啊,你是哪里人士?”

田维新,那时候是解放军政治部的副主任,他回答说:“我老家在山东东阿。”

“曹植的墓到底在哪儿呢?”毛泽东松开紧握的手,接着问。

“说的是鱼山。”田维新答道。

毛泽东接着问:“靠左边的那片水域,叫什么名字?”

田维新稍微思索片刻,然后斩钉截铁地说:“那不是鱼山附近,是东平湖没错。”

“没错!”毛泽东脸上乐开了花,直接道:“往后啊,总政治部就归你管了!”

但田维新对此一无所知,心里头直犯嘀咕,赶忙客气地推辞说:“德生同志要是调走了,总政那边可就剩我一人挑大梁了。我还是想把手头的工作干好,主席您看,要不还是再找个新主任来吧!”

没想到,毛泽东干脆地回绝了他的要求:“这事儿就归你管了!”主席的语气里满是坚决。

田维新再次推却说:“我这人资历不深,也没多少经验,主席您看,要不还是换个新主任来干吧!”

毛泽东没再继续回答,转而跟其他司令员聊起了天。

接着,毛泽东跟大伙儿说起话来,聊着聊着,他突然转头问坐在前面的许世友:“我之前让你看的《红楼梦》,你看完了没?”许世友立马回应:“看完了。”回答得非常爽快。

“你看了多少次了?”“就看了一次。”

多读几遍才行,至少得读三遍。毛泽东露出了笑容,然后随口就把《红楼梦》开头那一大段给背了出来。

光看《红楼梦》可不够全面,许世友啊,你得学学周勃,那可是刘邦麾下的大将,他保卫国家,功劳大得很。毛泽东认真地跟许世友讲道。

在座的各位将军都很有学问,记忆力也好,但要说到随口就能引用经典和历史典故,还真没人能比得上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毛主席。所有的司令员和政委,对此都是心服口服。

12月21号那天,毛主席在自己的书房,跟政治局委员们,还有各大军区的司令员、政委,总共四十来个人,一块儿聊天说心里话。

主席仔细端详着每一位与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老伙伴,心里五味杂陈。他开口道:“我昨晚一整夜都没合眼,就想来瞧瞧大家。”

各位将军听到主席的话,心里都挺感动。主席时刻惦记着大家,尽管外面冬天冷得要命,但在这书房里,每个人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。

主席一一关心起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家庭近况,跟大家亲切地聊起家常。众人聚在一起,书房里充满了开心的笑声和谈话声。

接着,毛泽东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大家都是一起战斗过的老伙伴,藏着心事反而显得见外。

毛泽东讲:“关于那八大军区的司令员,我琢磨着,或许该给他们换个地儿对对调。你们琢磨琢磨,一个人老在一个窝儿里待着,时间久了,难免就懈怠了。说实在的,对调也没啥坏处,不管到哪,咱都是为革命出力,大家伙儿觉得我这话在不在理?”

毛泽东瞅见一些同志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,担心大家心里有想法,于是又接着说:“咱们到了新地方,啥都不熟悉,不过嘛,不论是党政军民学,还是东西南北中,这些都能慢慢习惯,碰到难题咱就一点点去解决。”

这时,毛泽东瞧向了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,开口问道:“德生啊,这次让你从北京去沈阳,你心里是怎么个想法?”

李德生是八大军区司令员里面最年轻的,但职位却是最高的。他已经在北京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坐了三年,还是中央政治局的一员,所以在司令员里头,他的话很有分量。毛泽东很想先听听他的意见。

李德生立刻给出了明确的答复,他说得斩钉截铁:“我完全听从中央的安排,对这次调动毫无异议。”

毛泽东露出了笑容,赞许地晃了晃脑袋,讲道:“有些人啊,一听说要调岗就不乐意了,其实谁心里都不舍得离开熟悉的地方。但咱们军人得时刻铭记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,头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得听指挥,只有步调一致,咱们党才能打胜仗,这可是咱胜利的秘诀。”

大家一个接一个地点头表示同意,当主席转而询问其他人时,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都是:绝对听从中央的安排。

毛泽东听了大家的回应,心里踏实了,便跟各位司令员一一细说调换军区时需要留心的关键点。

毛泽东指示:“这次人员调动得在十天内搞定,每位司令员身边跟着的人别超过十个。两个军区之间调动,得弄得热热乎乎的,大家要互相欢迎,别整得跟没人气儿似的。”

他握住李德生和陈锡联的手,笑着讲:“李德生到了沈阳后,陈锡联啊,你领着他去沈阳军区转转,互相给引荐一下,这样也方便咱们安排后面的工作。”

司令员和政委们正忙着拉家常,商量着把具体日子给定下来。

书房聊天快结束时,毛泽东提到了《红楼梦》里的一个故事,他说:“好了,今天的会就先到这里,明天咱们就来个‘哑巴放鞭炮'——换个方式,热热闹闹地调换下位置和工作吧!”

12月22号那天,毛泽东召集了所有大军区的司令员,还有军兵种的头头们一起开了个会,会上他正式宣布了军区对调的命令。

周恩来详细说明了八大军区司令员换岗的具体安排:他清晰阐述了这次调动的每一个关键环节,包括每位司令员的新任职务,以及调动的时间节点和具体流程。所有的变动都经过深思熟虑,旨在进一步优化军队布局,提升作战效能。这次对调不仅是人事上的调整,更是战略上的一次重要部署。

北京军区的头儿李德生和沈阳军区的老大陈锡联互换了位置;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和武汉军区的司令员曾思玉也调了个岗;南京军区的许世友司令员和广州军区的丁盛司令员进行了对调;还有,福州军区的韩先楚司令员和兰州军区的皮定均司令员也互相换了换。

那时候,全国分成十一个大军区,新疆、成都、昆明这三个军区的头儿没动窝,其他八个军区的司令员全都换了地方。

这次人事调动是我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,它打破了部队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局面,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变通。给未来高层军官的轮岗交流树立了一个不错的榜样。

多年后,邓小平聊起八大军区调换这件事,他说:“咱主席真是太有本事了!很会带兵,绝不会让军队里头有小圈子那一套。”

#百家说史品书季#

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老哥必备的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